青少年管教学校:14岁的孩子早恋,父母怎么引导?
青少年管教学校回复:很多父母首先想到的就是阻止,根本没有考虑到方法和后果,把早恋当成洪水猛兽。但堵车不如疏忽,十四岁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性别意识的觉醒,对异性开始好奇以至产生迷恋是很正常的事,所谓“少慕艾”。这个时候父母更应该和孩子沟通好后再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要直接用粗暴的阻止。
青少年管教学校建议父母和孩子保持平等的态度,对孩子正面引导:
1.弄清孩子为什么会早恋。还是因为周围有别的同学或朋友早恋,纯粹跟著对象去找?或者是对异性好奇?或者两个人相处的时间长了就变得有好感?也有其他原因。
2.了解您孩子的学习目标。至少要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如家庭情况,性格,学习等。
对于怎样引导青春期孩子早恋,青少年管教学校的见解:
1.以良好的沟通为前提,不管你是否希望他们结束这段关系,或者是保持现状,让这段关系(姑且称之为感情)成为两人的助推器。最好的方法是同时指导孩子和他的对象。让两个孩子约会,坦诚地与他们交谈。
2.无论你做什么决定,都要告诉他们你这样做的原因,不要泛泛而谈。尽管这个时候孩子估计也听不进去。然后,你可以和他们立个君子协定,制定一个标准,通过学习或其他方面的努力来达到。要是她们不能,那就不好意思,你可以不声不响地说:看来你们的爱也不过如此。
3.你也要为他们设定一个底线。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事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
4.让他们知道,爱情不只是遇见一对美丽的人。对于另一半也有责任,两个人将来要努力。
归根结底,是一种正常现象,你只要跟他,平静地坐下谈一谈,不是对他的支持和鼓励,早恋也就是换一种方式,不单是教育方面,也可以说说这件事。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闲暇时间安排,多带出去见识,旅游,增强身体锻炼。男、女学生之间,朋友间纯真的交往无可挑剔地归咎于恋爱;有些老师和父母则采取简单粗暴的措施,如调班、隔离、禁闭等防止早恋。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有些学生为了不屈不挠和对情感的寄托,将错就错,更多的早恋在外界舆论的重压下,整日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甚至造成悲剧。
青少年教育学校谈中学生典型的心理特点和认知阶段。
一般来说,在14-16岁之间,中学生的身体将进入生长高峰,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这确实对心理准备不足的少男少女影响很大。为了避免别人的注意,青少年往往会毫不犹豫地以牺牲自己的形象为代价,驼背,畏缩身体,穿上臃肿奇怪的衣服来掩饰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身高和胸部尽可能不被注意。虽然有些女孩对月经有温暖的满足感,但也有一些女孩可能会感到肮脏和痛苦。男孩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感觉可能没有女孩那么强烈,但他们经常担心自己的身体发育会和同龄人大不相同。
由身体快速发育引起的心理变化。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走出父母建造的温室,独立开拓新世界。如果父母想问他们一些事情,答案往往是:不要管我的事。如果父母想干涉他们的事情,他们可能会报复,或者突然离家出走。在社会关系中,他们将从家庭和游戏伙伴转向同龄人的集体和友谊。通过这种新的社会关系,他们希望享受和成年人一样的待遇:自由交朋友,分享快乐;自由发表意见并采纳;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
中学生的典型心理有哪些?
一、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
1.在感知方面,中学生的感知和观察能力在目的性、持久性、准确性和概括性方面有了显著发展。
2.注意力方面,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明显发展,即使对目前不感兴趣或有困难必须学习的材料,也可以集中注意力。
3.在记忆方面,中学生的记忆达到了一生记忆的黄金时期。
4.在思维方面,中学生的思维已经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从初中的经验抽象思维发展到高中的理论抽象思维。
5.想象力方面,中学生有意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加,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加,想象的现实性不断提高。
二、情感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情绪高涨,充满热情,活泼向上,充满活力。
2.情感的两极性很明显,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3.情感内容的社会性越来越深刻,道德感、理性感和美感的内容和水平也越来越丰富和提高。
4.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表现形式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高中生,其情感表达越来越有装饰性、内隐性和曲折性。
5.中学生友谊感迅速增强,爱情萌芽。
三、意志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意志行动的目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外界或成人指令的依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根据目的和任务自觉作出意志决定的水平随着年级的提高而提高。
2.中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增强。
四、个性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迅速,自我评价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性日益明显。初中时,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平衡,需要积极地引导和教育。个人兴趣不断扩大和分化。
五、道德品质的特点。
道德品质是指个人按照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在行动中表现出的稳定特征。中学是道德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1.学习:学生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松弛,神经衰弱,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导致厌学。经调查,21%的学生有中度或以上的厌学。2.人际交往3.青春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正处于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和媒体传播的影响。此外,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