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初中开始厌学怎么办?
厌学有许多原因,可能是父母期望过高,给孩子压力大,也可能是学习不会,或学校老师施加压力,也有可能会比别人更容易受到自尊的伤害等等,因此,你最应该做的不是找方法而是找原因,了解为什么厌学,然后有针对性地迅速解决问题。
在大多数父母眼中,总是过分关注他们孩子表现不好的一面,并不断放大。父母本来就希望孩子们改正那些缺点,但是我们的这些做法却恰恰起到了反作用。很了解你的心情,孩子到了这个时候压力很大,初中是学习的重要阶段,现在出现厌学心理情绪也很能理解,所以父母也要对孩子持理解的态度,不能说孩子一说不想学习,你就发脾气,这样会使孩子厌学更严重,甚至还会产生反叛心理,父母对孩子厌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是学习环境,是学习压力,是同学相处,也是父母方面对孩子不要给太大压力不能说还是考试成绩不好,对孩子提出要求,从孩子的心理上做好疏导,希望能帮助你!
青少年特训学校李老师给广大中学生的家长提出以下建议:
1.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从初中生身体的高度来看,大多数孩子可能是接近或超过母亲,有些甚至超过了父亲。那意味着什么呢?意思就是长大后,他们会有成熟的感觉。所以,做父母时,不要把孩子们当成什么都不了解。当你在家里有事时,尽量多和他们商量,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
2.挖掘孩子的特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父母要学会发掘,鼓励他们参与一些活动,发现孩子的特长,慢慢培养孩子的自信,逐步消除厌学情绪,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
3.多引导少训斥。其实,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初三学生就会越自尊,越注意改正自己的言行,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当然,摆脱厌学现象的具体情形还必须具体处理,对于初三学生的不良品行、不良习惯等,家长不必委婉,但也不能采取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严肃地与他交谈,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规定一些惩罚措施。
4.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读书时,气可以鼓而不泄,家庭教育的技巧在于如何创造成功的机会,满足孩子更高层次的需求,厌学的显著特征是失去自信,如果父母适当降低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创造环境,让孩子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满足孩子尊重的需求。
5.家长应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家长可针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孩子一块制定一个适合且有针对性的学习作息时间表,但不必完全改变家庭日常生活规律。此外,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为孩子的学习争吵,对家庭教育意见分歧,不要一天到晚千叮万嘱,让孩子觉得唠叨个没完。要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人情味的应酬,吵闹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心绪不宁,烦躁不安,无法安静地学习。
当代中学生四种常见的心理问题突出,封闭式学校为家长提供对策:
第一、自卑心理问题:中学生自卑的主要原因是:
(1)有些中学生由于长期学习成绩不佳,长期排在后面,受到家长的批评;
(2)比较顽皮,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批评教育;
(3)身体发育不全,常被别人嘲笑;
(4)在学校经常被其他学生欺负,等等。学生长时间受到批评多于表扬、责备多于鼓励、惩罚多于指导、易受挫折、沮丧、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建立自卑心理。
第二、孤独,有些中学生性格孤僻,很少与其他同学交往,常一人独处、寡言少语;有些中学生交际能力不强,经常与同学、老师发生矛盾,导致被其他人孤立;有些学生做事过于积极,却总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受自己。这类高中生长期被同伴排斥、被遗忘,会感到孤独、孤独、无助。孤单是缺乏与人交往的结果,是与人很难相处的心理问题。
第三、心理方面的问题,有些中学生会有嫉妒心理,羡慕其他学生的美貌、学业成绩优异、家庭条件优越、深受老师青睐。受妒忌心理的倾向,常发展为憎恶、敌对、怨恨等一些不好的情绪,并且辱骂、受伤害、受伤害、打骂、孤立等不良行为。
第四、强迫症的心理问题,有些中学生会有强迫症,他们可以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合理,但又无法摆脱和控制。普遍的表现是做事反反复复,优柔寡断,使自己感觉紧张、痛苦。高中生患强迫症对学生学习、生活和学校适应都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今天,整个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冲击。又加之学校过分强调升学率而导致、学校只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特别是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子女升学,分数成了家长心理平衡的补充品,无法客观地为孩子设定目标。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很多问题感到迷茫、困惑,但不知如何解决。
封闭式学校建议家长通过四个方面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1、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建立理想,保持头脑兴奋。
精神疲劳怎么办,专家指出,大学生出现心理疲劳主要是由于生活没有目标、思想没有理想,或者是有理想却不现实等原因所致。为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理想教育,也要注意帮助学生把理想的目标分解为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分目标,使他们不断地激励自己,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逐步消除心理疲劳。
2、多关注激发学生,帮助他们发展兴趣,从而保持心情愉快。
众所周知,心情低落,纪律性不强、学生对学习感到厌烦,大多数都有一种自卑感。所以,教师要注意多关心他们,对他们所取得的小成绩给予鼓励。并根据其特点,帮助其发展兴趣,使其随时保持愉快、积极情绪,远离精神疲劳的困扰。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单一化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的大脑皮质受到压抑,造成学生心理疲劳,使人厌学。那么,这种情况下的精神疲劳怎么办?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力求给学生以新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保持活跃的学习心理。
4、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关键,反之,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造成心理疲劳。为此,教师应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以消除心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