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类
必须从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能让他对一门学科感兴趣,那么他就会喜欢学习。
情绪触动
每个人都有愉快、愤怒、悲伤、惊讶、恐惧和厌恶等多种情绪。
人际交往类
家长相信孩子所说的话,相信孩子所做的事,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是独一无二的……
成长类
用有趣有爱有用的方法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专注解决青少年厌学,网瘾,抑郁,焦虑等问题。
家长一般把厌学只当成孩子的问题,将它与自己的问题割裂开来——我可以不学习,你不能不学习。实际上,孩子厌学只是家长厌学的折射。毕竟出生在高知家庭的孩子比例少,大部分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低。家里的长辈不读书,不学习,天天打麻将度过业余时间,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本身没意思,不过是应付差事,在这种氛围下无法形成学习习惯。如果家长事业有成,生活有奔头,家庭里也有学习氛围,孩子厌学是低概率事件。
学习类
换位思考,站到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理解孩子处理问题的角度、判断标准。
情绪类
有的家长总是想着比赛、竞争,总是想着让孩子赢,却很少教孩子如何坦然面对失败。
人际交往类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通过陪伴、交流,建立非常好的感情和关系,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成长类
有健全的家庭,有健全的父爱母爱,这对于孩子来说十分重要。
厌学症,实际上正在成为影响青少年学习成绩的杀手,原因就是下面这些。厌学情绪,是父母和老师都很怕的词,孩子一旦厌学就意味着学习成绩跟不上队伍,造成偏科,甚至导致一切科目厌学。它会直接影响到高考的分档和高考厌学。而且为何会产生厌学情绪?如果父母和教师能够了解其原因,那对厌学青少年进行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或改变其厌学情绪。
1、家长情绪化
父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真是影响深远。我也常说,父母尽量不要亲自教孩子具体的作业,要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或者交到能够让专业的人来教。一言不发,这也是父母辅导孩子时最容易出现的情形,家长们以为是对孩子好,结果却是父母气得不行,孩子又很怕。青少年长时间处于紧张的气氛中,会慢慢产生厌学情绪,产生厌学情绪,于是学习成绩便开始下滑。父母也许感觉不到这一点,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产生厌学情绪。
2、家长的抱怨
青少年的行为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抱怨”就会产生反作用,父母觉得是对孩子好。小孩自身有叛逆心理,再抱怨一次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唠叨,甚至是管教。反叛的心理在叠加厌学情绪的同时出现,学业成绩严重下滑。
3、教师的严格要求。
教师的严格要求?严苛是不是不好?事实上,大多数是好的,但是并非对每个孩子都适用。比如,一句话写错了,要处罚几百次;考卷考差了就罚抄十次,单词写错了就罚抄十次,试问这样一种方式来严格要求孩子学习吗?教师的教养方式需要适当改变,不能以体罚的形式惩罚学生,长远来说确实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4、知识太难
在家学习就像是工厂产品,很少评价孩子的认知能力。而且学习本身就是讲究天分,这是不能否认的。就同一知识点而言,有些同学会觉得简单,有些同学会感到困难。按照相同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自然会有一部分孩子难以达标,难度太大,产生的知识漏洞越积越多,后期根本听不懂,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对此,显然需要差异化学习,教师和家长应提供必要的协助,如学校安排学生分班、家长送孩子到补习班加强等,以有效缓解厌学情绪。
5、同伴的影响。
从心理角度来看,一个人的等级是周围五个人的水平。青少年玩伴,也很可能决定孩子的水平。如果孩子周围的玩伴都不爱学习,只喜欢玩,那孩子的情况就不好了。因此,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玩伴,父母要注意,及时引导,不要放任。
谁也不想看到厌学情绪,那上述三点,如能及时纠正或改变,如家长的改变,如教师的变化,那将对孩子长期学习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