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说了,孩子的问题其实涉及家庭教育的问题,在我们给予了孩子真正的陪伴和关注之后,真正能够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的是父母适当的教育。
不论是教孩子“打回去”,还是教孩子“凡事多忍让”,都是比较极端的处理方法。家长要让孩子潜意识里形成这样的观念:在学会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不能牺牲自己的正当权益。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与孩子在家模拟一些发生问题的情景。比如: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家长应在新生儿健康体检时,主动为孩子进行视力筛查,及时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当孩子3岁后每3—6个月定期监测视力和屈光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采取解决措施。
就是今年国际今日也做了教学上的调整,什么调整呢?就是每个学生每周至少都要得到一次教师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单独谈话,也就是说老师必须要跟孩子单独沟通。孩子可以跟学校的任何老师预约。如果哪个老师没有得到任何的预约,就是没有孩子愿意主动的找你聊,那么这个老师就要“下课”。
在他摔跟头的时候及时的告诉他,别怕,我在!在孩子进步的时候,及时的给予赞美和肯定。蹲下身,倾听孩子的声音,给予孩子相应的尊重和理解。多多的陪伴,父母自己也应当对孩子做到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