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叛逆期的男孩怎么教育
青春期的叛逆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把叛逆当“敌人”,错过与孩子调整亲子关系的最后时机。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生命主体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提升,对什么都不再轻易盲从或依附,喜欢仰望星空、憧憬未来,向往自主独立的自由空间。青春期的重要,甚至要超过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孩子留给家长的最后调整、教育的机会。
13岁青春期叛逆女孩真实案例,孩子姓名:吴敏(化名)性别:男,年龄:13,籍贯:湖北省武汉市,学籍:初一在读,下面是孩子情况描述。
一、原生家庭情况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自己。父母在孩子8岁时分居, 11岁时父母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归母亲。 该生从小到大基本都是母亲在带,父亲因工作原因,基本没空照顾孩子,在孩子的记忆中,父亲是缺位的。父母关系不太和谐,对教育孩子有不同的观点,母亲性格柔和,父亲过于刚烈。 母亲因为要工作,孩子经常一个人在家,放学后自己会去打球,做作业等,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相对较独立。 孩子在小学2年级学轮滑受过伤,已恢复,但在运动时,偶尔会感到痛。
二、孩子行为表现
该生小时候聪明活泼,4年级前各方面都很优秀,围棋三段,书法四级,每年都是优秀学生,班级前3,在学校遵守校纪校规,在家长和老师心中都是好学生。到了5、6年级有点小叛逆苗头,慢慢开始和班上一些成绩不好的同学玩,在这个过程中,6年级开始接触了手机,但是家长到7年级时才发现,没有引起重视,还在以孩子小时候的表现看待孩子。在暑假和这次寒假放假,该生在家黑白颠倒,不按时吃饭,母亲做的也不吃,玩手机,不写作业,甚至与父母对抗,青春期叛逆该有的样子,都呈现出来了,母亲无法接受孩子的现有状态,最后选择送到我校进行矫正和提升。
三、父母期望值
1.有正确三观
2.不沉迷网络
3.正常生活和学习
四、辅导方案
1.引导该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生活规律。
2.正确对待手机的使用,认识到游戏只是娱乐,不能作为生活的全部。
3.沙盘疗法和房树人技术分析。
4.引导该生有正确的三观,同时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研究证明,青春期被家庭压制的孩子,犯罪率和自杀率相当高。除此之外,这些受害者还发展出自虐、自残、自贬、自卑等特质。家长们,请抓住孩子青春期最后的机会,处理好亲子关系,把青春期变成孩子的修补期、助推期、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