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不是一种“应该”的义务,而是一份基于爱与责任的深刻使命。将孩子送入所谓的“叛逆少年教育管教学校”,并以此推脱家庭责任,本质上是对亲子关系的逃避,更是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的漠视。
真正的教育,发生在日常的对话里、在共度的时光中、在理解与尊重的互动间。孩子出现行为偏差,往往不是“叛逆”本身的问题,而是家庭沟通失效、情感联结断裂的信号。把问题归咎于孩子“不听话”,把解决方案寄托于封闭式管教机构,不仅治标不治本,更可能加剧孩子的创伤与孤立。
成都作为一座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关怀的城市,理应引领更科学、更人本的青少年教育理念。与其寻找“管教”孩子的机构,不如重建“理解”孩子的通道。教育不是驯化,成长不是服从。每一个看似“叛逆”的少年,内心都渴望被看见、被倾听、被接纳。
父母的责任,不是把孩子“改造成”符合期待的模样,而是陪伴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真正的教育,始于家庭,成于理解,贵在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