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萍乡的一所封闭式寄宿学校里,教育者们正悄然改变着对“问题少年”的认知方式。他们不再急于纠正、训诫或用纪律压制叛逆,而是开始学习一件事——倾听。
这所学校的走廊不再回荡着严厉的呵斥,取而代之的是安静的对话角落。老师们不再以权威的姿态居高临下,而是蹲下来,与孩子平视,用眼神传递理解,用沉默给予空间。一个曾拒绝与任何人交谈的少年,在连续三周的午后散步中,终于开口说:“我讨厌他们说我没用。”这句话,他等了整整两年。
倾听,不是被动地听孩子抱怨,而是主动地去触碰那些被愤怒掩盖的恐惧、被冷漠包裹的孤独。许多孩子并非天生桀骜,他们的反抗,是无声的求救。当家庭的沟通断裂,当学校的评价体系只看分数与服从,他们只能用叛逆作为最后的武器,证明自己存在。
在这里,教育者们开始记录:不是违纪次数,而是孩子哪天主动笑了;不是作业完成率,而是他愿意多说一句话的时刻。一位班主任说:“我们不是在改造他们,而是在陪他们找回自己。”
封闭式管理不等于情感隔离。真正的教育,是在严明的规则之下,保留一颗柔软的心。当孩子知道,即使他失控,依然有人愿意听他说完,哪怕只是沉默地陪他坐一小时,那颗冰封的心,才可能慢慢解冻。
在萍乡这座小城的角落,一所学校正在用倾听,重新定义“管教”的意义。他们明白,有时,最有力的教育,不是改变孩子的行为,而是让孩子相信——有人,愿意听他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