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内江的全封闭叛逆少年矫正学校里,倾听被视为连接心灵的桥梁,是开启孩子心门的关键钥匙。这里的教育者深知,许多看似顽固的叛逆行为,背后往往藏着未被听见的委屈、困惑与渴望。面对一个紧闭心扉的孩子,单纯的说教如同对空谷喊话,徒劳无功。
因此,学校将“深度倾听”融入日常教育的肌理。这并非简单地听孩子说话,而是一场需要高度专注与共情的双向奔赴。当孩子倾诉时,教师会放下手边事务,目光平视,用身体语言传递出“我在这里,我愿意理解你”的信号。他们不急于打断,不轻率评判,而是像一位敏锐的翻译官,先用心捕捉言语背后的字面信息,再用温和的语言复述确认:“你是觉得被忽视了吗?”、“听起来你现在特别无助?”这种精准的回应,让孩子感到自己被真正看见、被认真对待。
更进一步,倾听是探索真实情感的探照灯。当孩子表达“我不想去学校”,教师不会止步于表面抱怨,而是循着那道微光深入探寻:“是什么让你觉得去学校那么痛苦呢?”、“是和同学相处有困难,还是课程让你觉得没有意义?”每一次追问都带着温度与耐心,旨在解开情绪的结,找到问题的根源。这种深层的对话,让孩子的负面情绪有了安全的出口,也让教育者得以精准施力。
学校坚信,有效的沟通始于真诚的倾听。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与理解,那层坚硬的外壳便开始悄然松动。这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联结,为后续的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和价值观重塑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一个被倾听的声音,都在无声地宣告:你很重要,你的感受值得被珍视。